Monday, April 13, 2009

致命的英语

语言是世界的边界,它跑多远,你的世界就有多大。因此,到目前为止,和语言话题沾边的电影,我发觉都还挺好看的,如Lost in Translation, Spanglish之类。下午看的这部《英语补习班》( ESL: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)也 一样很有意思,不过这倒和语言直接关系不大。ESL是指“作为第二外语的英语”。由于非英语移民的增多,美国很多社区机构,如教会、图书馆、社区服务中 心,给人免费提供英语培训。不学好英语,在美国很难,英语是移民进步的阶梯。片子中的男主人公,一个墨西哥小伙,到美国讨生活,英语不会,只好“什么都做 ”。

“什么都做”,结果就做了脱衣舞男。他说这是生活所迫,男人要养家。但是另外一个年长的墨西哥人,就不认为这是生活所迫,而觉得这是一种取舍。人终 究不是动物,只受本能(包括生存本能)的驱使,再说生活并不是每天都要把人推到角落,让人成为困兽。我们所受的考验,没有多少是我们不能承受的。可是人们 常常以近乎生物学的原因,去阐释自己的在良心上的选择,从而会摆出诸如 “生活所迫”之类借口,堂皇地选择内心本不愿意做的事,就怕这种借口用多了,到最后自己都相信。这电影让我想到了很多人,但我还是沉默吧。你知道我在想什 么。

片中女主人公是第二代移民,父母亲辛劳一生,给女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,让她有机会去读法学院。眼看大好宏图就要在眼前展开,这个第二代移民,发现一 辈子都在做父母要自己做的事,父母要自己成为的人,以至于最终找不到北,要去寻找自我。同样的故事我在美国的中国人社区也常听说。有个家长说他的孩子,从 小喜欢文学,但是家长总觉得在美国这地方,中国人应该读一些实用专业,于是逼他学工程。小伙子学得痛苦不堪,业余还在学文学,工程学到要退学的地步,家长 无奈,说那你这么喜欢文字,我们又希望你学点实用的东西,那么不如折衷一下,去学文字要求比较高的法律吧。小伙子再次被逼,去学法律,听说现在很痛苦,还 想文学。家长也难过: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儿女光阴。

片子中的墨西哥二代移民,寻找自我的方式有点特殊。她一开始是去逛各样夜店,和陌生人乱搞,结果怀了孩子,又打掉。由于一次交通事故,认识了这个墨 西哥小伙,这个来美国讨生活的年轻人,一个已经开始遥远的同胞,以及他的ESL同学,让她发现了教学的乐趣,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。她放弃了读法学院 的机会,去当ESL老师了。母亲气得几乎要吐血,但是她爸很开明,支持女儿。结果母女也和解了。这中间的一段争执,值得所有海外中国家长思考,那位妈妈说 女儿脑子有问题,是因为“都中了北美这些教育方式的毒”,比如什么寻找自我啊,都是北美的荒唐概念。“你对家庭也有责任,你得做我们希望你做的事情。”结 果当然不行,女大不由娘,眼睁睁看着女儿走进她给自己所作的选择当中。但是这又能怪谁呢?是你当初把她带进这种环境的,那么怎么办,愿赌服输吧。

片子最后,那位墨西哥小伙也醒悟过来,放弃了荒唐的职业,回墨西哥了,走之前,ESL的同学一起给这墨西哥小伙凑钱,并让他记住这个“ESL 家庭”。和其它不少拉美裔移民的电影一样,这片子总体上感觉是在丑化美国人,把他们描述成凶残、贪婪、唯利是图、没有人情味的一群人,而墨西哥人自己重感 情,重家庭,重信仰等等。但是在美国的墨西哥人 “什么都不容易”,他们成群地在一街角,用蹩脚的英语,向路人找活做,I work, cheap, cheap. 与残酷的世界相比,片子里描述的ESL 补习班就很温馨,像港湾,像家庭。去学习的人就好像一个大家庭,而且补习班是社区服务性质(女主人公就是因为交通肇事被罚社区服务去教英语的),根本不管 来学习的人是不是偷渡的非法移民,和几年前一个和移民局对峙的教会一样,这家学习机构成了一个“避难所”。

当然,世界没有这么浪漫。这种电影人制造的浪漫,本身就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。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可能淤积矛盾,何况五湖四海一起来学英语的人。这中 间的矛盾甚至会很尖刻,等它爆发时,后果可能是完全没有理性的。影片中的墨西哥人最后暴打了一顿美国的无良老板(当然被更加迅猛地打了回去),但现实当 中,在纽约宾汉顿,一越南人持枪在移民局杀死了13人,受害者包括他上英语课的同班同学。据说此人大开杀戒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因为英语不好,常被人取 笑。

《英语补习班》(ESL)获过很多大奖,可惜终归是一场电影。

1 comment:

  1. 你的文章里有些句子读起来像名言,呵呵,佩服!

    “语言是世界的边界,它跑多远,你的世界就有多大……”真的,深有同感!

    “可是人们常常以近乎生物学的原因,去阐释自己在良心上的选择……”这可真是许多人的真实状况,唉!

    生活总是没有那么浪漫,是的。所以我们需要些生活之上的东西,间或温暖一下……谢谢你的文章,很欣赏。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