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14, 2009

百万英专

朱老师回国, 昨晚请他来我家吃饭, 今晨送他去机场,其间说到了英语学习的很多问题 。朱老师现在是英文系博导,可是当年,他说他小学毕业英文只考了28分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他能成为英文系博导,哈佛、耶鲁等名校访问学者呢? 这个过程先按下不表,可别毁掉一本《从28分到名校博导》的畅销书。当然,这书是不会有的,他说经验是个人化的,不容易移植,故而推广价值不大。与朱老师的谈话让我想到了几个问题:

第一,到底有多少人在专门学英语?朱老师说,根据一位从事全国专业英语四级考试研究的教授透露,每年报名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人数25万左右,连续几年如此,换言之,目前全国英语专业全部在校生人数在 100万左右(未报名考试的和其它专业报名的应该可以两抵)。 这是个巨大的数字,不由让人联想到大白菜。

以前我曾经声称必须强化英语学习,我是从个人发展上思考这个问题的,没有考虑到社会整体供求,朱老师给出的一个数据让我重新反思。如果有这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嗷嗷待“业”,有什么必要去弄任何形式的“全民英语” 呢?要知道,100万还只是英语专业的在校生人数,其它学英语的人不计其数。当然这是一门“世界语”,会的越多越好,但是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用上?

由此联想到的的另外一个问题是,是不是想学的都能学好?由于利益的原因,一些商人、培训机构、出版机构造成了这么一个假象,好像人人经过努力,都可以学好英语。但是有些人根本不是这块料,他其它方面可能很聪明,但英语就是不好,怎么教都没用,纯粹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和学习者的金钱。当然,花上一万年,或许可以学会,问题是人一生才几十年?就不能找自己更擅长的事情去做呢?

加德纳的多重智能一说里,将人的智力分成多种,有的人语言能力很差,但是照样可以在其它某个方面很强(比如数学、音乐)。加德纳的学说已经传播多时,道理也很明白,但是到了中国人社区里,加德纳分出八种智能更坏事,因为这下家长更忙了,要八种智能都要补了。台湾就有一牛奶商,在其牛奶商印出能强化补充人八种智能的说明来。加德纳的本意是要人扬长避短,但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将其理解成了“一个都不能少”。

第三个问题,是大家到底是怎样在学? 过去有个时期,国内English Department有过译名为“英语系”和“英文系”之争。包括北大、南大在内,很多学校称之为“英文系”,强调文学与人文,但是也有很多学校叫“英语系”,别看只是一字之差,其重点大不一样。前者强调文学和人文素养,后者纯粹将英语当成工具,作为工具的英语教学,希望培养读听说写译全面发展,五项全能的学生,对于一般性人才,这是可以理解的,就怕这平均发展,使得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专长的人,在面面俱到的要求下,陷入大杂烩一般的平庸。

2 comments:

  1. 百万英专!象我这样当年过了英语六级,可现在估计连呀呀学语的英国小朋友的词汇量都不到。花了这么多时间,想想都可惜。偶尔我还会想捡起这个讨厌的鸡肋,不过仔细一想,还是不要再浪费时间了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上英语专业的并非个个都有学语言的天分,这是真的,但上其他专业的也有这个问题,学音乐或绘画专业的也一样有平庸之才,这是个社会想象,我觉得不能避免。
    英语专业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应该培养高级英语人才,翻译、同声传译、英文文学研究、英语语言学研究等,有语言天分的人可以往专业、高级的方向发展。
    但全民提高英语水平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,因为现在大多数行业都与国际接轨,与许多资料、客户、同事打交道时,难免需要使用英语,非英语专业的人士需要达到一定的英文水平,才能适应相关的工作要求,我觉得确实如此。
    但是像某些人实在没有语言才能,学了很久都进展不大,我周围就有这样的朋友,我的建议也是,尽可能找个跟英语无关的职业吧!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