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pril 15, 2009

作家的正式职业

一部作品变成了铅字,我们说是“发表”了,“出版”了。但是美国人一般都说:我卖掉了一篇小说,我这部戏剧找到买家了(”I’ve sold a story.” “I’ve found a buyer for my play.”) 。

有朋友问创作系毕业的一个人:I know you’ve been writing. Have you sold anything? (我知道你在写作,卖出去什么没有?)

回答是:Sure, so far I have sold my TV set and my sofa. (当然当然,家里电视和沙发都卖了。)

比卖沙发更惨的是卖身。影片《日落大道》里的作家,最后落在了一过气女明星家里。当然,作家当中,这毕竟是少数,大部分都得设法把自己的小说或其它作品卖掉。美国很少有作家被一个单位供养起来,都是写了东西,然后找出版社或者经纪人去找“买家”的。

一个普通作家,靠写作是很难养活自己的,所以很多都有“正式工作”。华盛顿·欧文是律师;威廉·卡洛斯·威廉姆斯和毛姆是医生。马克·吐温和麦尔维尔当过水手。杰克·伦敦淘过金。马修·阿诺德是学校督察。乔叟是外交家。威廉·福克纳成名以前,什么杂工都做过。他曾经在一发电厂当门卫,值夜班,趁值夜班的机会,他写下了最著名的作品之一《我弥留之际》。他还曾在邮电局上班,可是十分不称职,总是把顾客的杂志自己拿来看,不及时邮寄,最后他的邮件堆积成山,客户纷纷投诉,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大作家福克纳被邮局炒了鱿鱼。

作家的“正式工作”,英文叫day jobs(白天的工作)。和他们相比,中国作协的专职作家十分幸福。美国作家一般都必须谋生,而后才能写作。写得名堂大了,才可以申请“住校作家”(writer-in-residence)之类专门写作的东西,但是这个机会极少,只有很少部分成功作家能享有。一般作家,即便写了七八本书,很可能还有一点微薄的稿费,大部分收入为畅销作家所得,其收入是几十几百倍差距。“挨饿的艺术家”(Starving artist)是脸谱化,但也是现实。

我问过一位作家她为什么这么少收入还写,她说:“文学是一奢侈,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。”支撑她的是这样一种精神,当然,她的“正式工作”是大学教育系教授,所以才有这个底气。另外一个作家告诉了我他的谋生之道,他说他写的是青少年题材作品,针对学生读者,所以会应邀去图书馆、学校办一些阅读活动,这会带来一些酬金,另外现场签售,也可以赚些钱,但是永远不是人们想象地那么赚钱。有个网站,叫“双职作家”的集体博客,上面介绍了很多有着“正式工作”的作家。博客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。有个作者,出版第一本小说后不久,学校寄给她一份帐单,上面是她三个孩子午餐费用。在美国,公立学校里面,低收入家庭孩子午餐免费供应。作者丈夫问学校,怎么突然要收费了?学校告诉他说:“你老婆不是出书了吗?”

现在,中国作家洪峰去农村养猪去了,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,甚至是好事。他有了一正式工作,白天出一身臭汗, 就跟村上春树跑步似的, 身体给大脑加油,说不定晚上的写作更好。就是写不好,好歹还出了一圈活猪。圈养作家的“作协”模式现在常被人诟病。这个模式能保证作家的时间和待遇,但会造成一些作家脱离实际,以至于要去“体验生活”。

我想以后的作家,像洪峰这样从作协自我“放生”的会越来越多。现在已经有很多作家已经不在体制之内。海岩是商人,马原是老师。当然,王小波为摆脱了上班在时间和思想上的羁绊,当上了撰稿人,余华也是,但这样的情况终归稀少。多半作者还得谋份生计,除非像托尔斯泰那样衔玉而生。这种职业多元化的局面以后只会越来越普遍。一方面是作协“庙堂”的成员会走出去,另一方面“江湖”上的作者会登堂入室,进入作家队伍。另外,出版业现在已经开始允许外资进入,出版也会越来越容易,不再是阳春白雪。总有一天,我们的作家也会说“经纪人把我的小说卖出去了。” 除了洪峰这样先出书后养猪的情况之外,会有一些人先养猪后出书的,还会有一边出书一边养猪的,还有我这样,一边译书一边筹划着养猪的,总之,出版模式会越来越多元。

但是在这个满台演员没有观众的年代,指望靠出书赚大钱娶颜如玉住黄金屋的情形还是很少的,一般也只会出现在好莱坞的电影里。电影《蒂凡尼的早晨》(又译《珠光宝气》)里,落魄作家无奈之下,被一富姐供养,以至于他终于卖掉一篇小说时,他扬眉吐气,高兴得支票在口袋里揣了几天没去兑。电影里有美女破窗而入的情形,但在现实中简直不可能。最近我看了电影《画皮》之后,更觉丧气。根据蒲松龄原著,王生是一书生。古代狐仙和貌美的女鬼,都喜欢光顾落魄书生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年少发愤读书时的一个励志办法。但新版电影《画皮》里,书生变成了帅哥武将。这是什么意思?做个书生,鬼都不会上门了?但八十年代已经远去,人们不再认为作个书生很酷。狐仙和女鬼,想必都在缠大款们吧。

备注:此文尚未卖出,促销期间,我友汪汪,愿搭上自己,买一送一,有意者请与我联系:berlinf@yahoo.com

11 comments:

  1. 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中国的作家像美国那样,美国的作家像中国的作家那样?

    ReplyDelete
  2. 有些人还是觉得书生很酷的

    ReplyDelete
  3. 去看了那个第二职业作家的集体博客,挺有趣的。我觉得作家的生存状态的确是这样比较正常些,一天到晚在家写字的人难免无病呻吟……

    只是不知道这年头为什么养猪的人越来越多了,大学生养猪,研究生养猪,现在作家也去养猪了,还有许多人,像南桥这样的,正对此行业趋之若鹜,难道就不能种点花草、蔬菜什么的,更加陶冶情操一些,也能在高素质的种植人手下,生产出一些无公害的农作物,顺便保护一下日益被戕害愈深的土地资源……

    另外,狐仙和女鬼,我看还是远点好,她们已随着时代的发展,进化得不再那么美好和善良,当然,书生也不似过去那么单纯了……那些逝去的,果然不能再回来了……

    ReplyDelete
  4. 眼下还是肌肉男受欢迎啊,现在的浪漫多充斥着物质性。话说到出版,新一辈的年轻作家几乎都是在“自我放生”。如果没有当前的体制保护,很多作协里老作家怕是都饿死了,新旧血液的更替,我想应该不出20年吧

    ReplyDelete
  5. 想起了一篇艾略特访谈中的一段话:

    “记者:你认为诗人最好只管读书、写作,其他什么事都不干?
      
    艾略特:不,这也因人而异。我可以很肯定地说,要是我一点儿也不必为生活操心,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写诗上,很可能会扼杀我的创作生命.
      
    记者:为什么?
      
    艾略特:我认为做一些别的事,无论到银行上班,还是从事出版业,对我来说都很有益处。同时,就是因为抽不出很多时间来创作,会通得自己写作时精神更集中。我的意思是说,这使我不会写得太多。我怕的是,没有其他事好干,会写得太多,粗制滥造。那对我来说很危险。”

    ReplyDelete
  6. 现代好多东西都是在新旧交替,以前的作家,已经习惯了体制,让他们离开也不公平,但是新一代我想很少会再进入体制了吧。

    ReplyDelete
  7. 中国作家,是出卖了灵魂的人

    ReplyDelete
  8. 在这个不会饿死的社会 主要还是心境...浮躁才是心魔

    ReplyDelete
  9. 要说出卖灵魂的中国作家,我觉得好像不多吧,以写作出卖自己身体的倒是不计其数。
    而出卖灵魂的写手,其实应该有一些,不过也多数都是自觉自愿的,所以估计灵魂也是相映唱和,不算出卖吧?
    作品就是灵魂的形状,有什么样的灵魂,就有什么样的作品。“假作真时真亦假”的作品也是一种肮脏灵魂的表现吧!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