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pril 28, 2009

高考:独木桥下有扁舟

高中学历,8个月前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的蔡伟,被复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。就凭这一点,得为复旦叫好,因为它的做法,为一些特殊人才的选拔,打开了一条通道。它的做法不是空前的,也一定不会是绝后的。龚自珍曾言“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。人才是不拘一格地被降下来的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教育的十项全能。十个指头有长短,人都是独特的。考试是选拔的没有办法的办法,是necessary evil, 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办法。

与此同时,教育部最近有人提出要改革高考,说日后不再一考定终身。从该新闻的网络留言上看,改革引起的反对居多,因为整齐划一的高考是普通家庭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,你要是稍微放开,那么腐败的机会就更多了。这个担忧有一定道理,可是不能因为有失公平的风险,放弃选拔的多元。不然的话,一考定终身,考试就会成为最终的指挥棒,教育整个沦落为应试教育,从长远来看,这样的祸害更大。上次回国,去逛一个小城的图书市场,此市场绵延数里,里面绝大部分是应付考试的图书、教辅材料,这么一个城市,哪里消化得了这么多教辅?似乎违背常识,可是它存在,说明市场还是有,这书市谁看了都刺激。所以,是沦落为应试的战场,还是腐败的温床,两害相逢,如何去选? 要是考虑儿子女儿,或许不要改最好。要是考虑孙子孙女,那还是要改进的好,哪怕要经历一定的混乱和弊病。

如果是我,我宁可冒着有可能滋生腐败的风险,去选择改革。第一, 只有不拘一格使用人才,社会才会进步,而不是陷入“绝对公平” 捆绑下的平庸,这跟经济改革一个道理。 第二, 只有开始去改革,才可能去改革绝对公平表象之下的种种不公,比如区域的不公。 第三,意识到有可能腐败,就有可能同步去思考规避的办法,若是如此,问题或许根本不会像人们想象地那么严重,而收获则十分明显。第四,现有体制之下,一样会有不公的可能,只是比较隐蔽一些,不那么容易看出来而已。不知统计部门有没有做过相关调查:即根据社会经济地位,去分析考生的成绩。我们的常识是,寒门出学子,可是我在这边经常看到这样的研究,就是将学生的家庭收入等因素和学生平时成绩相比较,其结果往往成正比,不是这些学生更聪明,而是他们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可供支配。所以为了避开这些问题,考试才尽量使用SAT之类的能力测试,亦即尽量不受应试(test preparation)的影响。在应试教育下,有钱人有更多资源投入,补习,上辅导班,会不会更多地提高学生考分呢?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,但觉得值得去研究。无论如何,我无法轻信现有做法对考生最公平的说法。就像我以前看到的一本论教育公平的书里说的那样,一些表面上的择优录取制度(meritocracy), 深究起来是择家长录取(parentocracy). 第五,我觉得目前来说,最有可能了解学生的中学老师在人才选拔上发言权太少。比如现有的体制,可能会把蔡伟这种严重偏科的人才给漏掉,中学老师可能很了解此人才干,但是面对高考的总分,他也没有什么办法。事实上这不是极少数个案,而在相当普遍。考研究生的时候也是一样。我记得我们班有个同学,专业课成绩第一,但是政治差一分,从而无缘他心仪的研究生学习。当然,政治课要不要考,根本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,但是并不需要什么讨论,请允许我直接跳到结论上:除了相关专业,根本就不应该去考。

还有,不能将所有老师都想成一个个潜在的腐败分子。我上大学、读研究生,都是保送,侥幸逃过了高考。如果参加高考,有可能考得更好,有可能根本考不上,可见这还是机会。我一农家子弟,什么背景都没有,要钱没有,要势无势,要色无色,可是当时的班主任、辅导员,还是让我去上,今天看这是境界,可是当时这些事情并不希罕。我再举个例子,上大学时,我一同学为了考试过关,送了几条烟到一老师家,这位五十好几的男老师一看,居然眼圈一红,掉下眼泪来:某某,我是你老师,你把我当什么人了?这位同学事后和我一起喝酒,十分纳闷地一再说:我没有想到,他居然哭了。

我想我们没有想到的东西还多呢。人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,你可以把他想得再坏一点,也可以把他想得再好点,本来就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,就看社会向其发出什么信号了。事实上我回顾来路,发觉一生当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,除了父母,就是老师了。担心中小学老师或者学校腐败,我看是过了一点,几乎就要因噎废食了。

高考改革要不要改几乎已经不是问题,问题是怎么改。任何改革,如果不能解放学生的潜能,如果不是减轻而是加大压力,那一定是失败的。怕就怕将高考的大一统地位取消,行成多元测评体系之后,一个大高考成了三个小高考的局面,学生更苦了。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发明多重智能一说后,本意是要老师、家长因材施教,扬长避短,可是他自己在书里说,到了亚洲一些国家、地区,变成了八种智能一个都不能少的局面,学生压力更大了,这就违背了他的初衷了。现在在美国,小孩升学,家长就常常困惑,因为我们家长大多都是高考考出来的,也不知道美国的游戏怎么个玩法,好像社区参与、 平时参加各种比赛都会计入评估范畴。所以家长经常发愁,说不象中国,准备一高考也就完了,现在得全面去耕耘。不过发愁归发愁,我看大部分家庭出来的孩子上的学校都还挺好的,毕竟中国人很能学习和借鉴。所以,改则改也,怕他做什么。问题是逃不过去的,不如早日行动,早日面对。

2 comments:

  1. 对,早点改,早改早受益。
    不过我觉得需要像你这样的教育专家回来指导改革才行,我是说真的。有改革想法的人不一定是制定政策的人,制订政策的人不一定很有专家眼光和见识,改革的道路一般都曲折蜿蜒,不会太一帆风顺,若没有远大的眼光和坚定的目标以及正确的策略,很难走下去或走得好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比如我们这边的幼儿园,都在实行二期课改,说不给孩子增加负担,所以不开任何兴趣班,幼儿园连租地方给兴趣学校也是不允许的。可上小学呢,如果你不给孩子提前认字,学英语,学数学等,肯定跟不上。我们有个朋友坚持给孩子施行快乐教育,不上任何兴趣班,结果一上学就惨了,因为大部分孩子都被家长送去不同的地方学过了,老师也就默认小朋友已经都学过这些基础知识,也不可能为个别孩子没学过而耽误大家的时间,所以一节课教完了所有的拼音,她的孩子虽然聪明,也架不住这样的进度,跟不上,每天又有那么多作业,孩子哭,妈妈也哭,学得很辛苦。
    所以这个改革该怎么进行,我觉得需要系统的理出思路,应是自幼儿园开始贯穿上去的,不能各自为政,只关心自己一摊儿的教育理论,起码幼儿园做法应与小学保持一致,好衔接得上。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