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rch 31, 2009

从和菜头与河马说起

看到一篇和菜头与人争论的文章和菜头:知名博客还是独裁教主,这回说的是村上春树作品的翻译问题。和菜头的一篇关于《当我跑步的时候我谈些什么》书评中,对“林译”还是“施译”的争论很反感,所以干脆说翻译和编剧一样,谁在乎是谁的编剧,谁的翻译呢?这句话得罪了编剧babynana, 所以两人争吵。babynana说“几句批评都承受不住,暴露出骨子里的小家子气。也难怪35岁还一无所有,孤家寡人。”和菜头反唇相讥。其反击与母河马以及人类的潜能有关,详见原文争论。不久前我去这里的动物园,看到了几头河马,发觉这玩意长得很恐怖,皮很厚,如同盔甲一般,如七擒孟获时出现的怪兽一般。看过此争论后,下次去动物园,看到河马就想起和菜头了。
但这个编剧可能是天真了点。和菜头说什么不说什么,又有什么关系?把他封为“独裁教主”,这简直就是一种变相恭维。网络是一江湖里,你写得好,大家夸几句,不好,立刻走人。爱看不看,爱理不理,谁独裁谁呢?
关于翻译和编剧是否重要的话题,我想起了我们教育技术里的“纯粹工具”论(mere vehicle)一说来。这个学说有个著名比喻,说“当你吃用卡车运来的蔬菜时,你的营养来自蔬菜而非卡车。”这里说的是媒介。比如你教学,是用网络视频教,在课堂上教,用幻灯片教,又有什么关系呢?可是我想起了皇岗口岸那些向香港运菜的大货车来。这些大货车川流不息,日复一日给港人运菜,我想香港特首不会去专门表彰这些司机。可是这些货车要是罢工不去运菜了,香港人立马就要歇菜。再者,要是货车蔬菜和沙子一起运,香港消费者一定要抗议了。换言之,一个人吃菜,可以不用为了蔬菜里的维他命ABCD去感谢卡车,却一定会因为蔬菜里的沙子咒骂卡车。
翻译的境遇就是这样,如果做得好,那么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。你能让读者忘掉你的存在,你实现了隐身,你退到了幕后,那也是一种成功,我看村上春树的英译的时候就有这种感受。
但是关于翻译的评论,除了“老一辈翻译家”如傅雷之类的佳作之外,大部分都是批评。而那些批评的人,大多是吃菜时吃到沙子的那些,这时候人们就会想起司机的不好来了。翻译是二度创作,但是“创作”也要有个度,最好“大隐于译”,追求这种隐身(记得是孙仲旭老师说的),不要喧宾夺主。
这个问题初看不公平,却是无奈的现实。世上好多事情都是这样,有功劳的时候,没人会知道你。一出差错,那你就得面对千夫所指了。这就好比一个网站的经营,它用得顺的时候,谁会想到它后台的努力,一旦服务器当机,大家火都来了。汽油价格低的时候,没听有人说过它的好处。油价高的日子,人人都在骂。当你想到是人性的常态时,或许就不会感到不平了。
记得看过一部电影。总统竞选人为了改变选情,聘请好莱坞制片人帮他设计出一场危机来。好莱坞那制片人果然是高人,编造了一个危机出来,成功扭转了选情,但是他的一个抱怨我影响很深刻,也就是功劳(credit) 的问题:“制片人就跟水管工(修下水道,抽水马桶等)一样,做得好,没人知道你存在过。做得不好,那么大便会弄得到处都是(shit everywhere).”他想的是一部电影好,人们都说导演好,演员好,没几个制片人流芳百世的。他就不信这个邪,非要计较他人对自己功劳、才华的认可。但是他忘了在总统竞选人的计划里头,他那充满创意的天才制作,也不过是“纯粹工具”,一旦他开始来争夺功劳的时候,结局就是被人灭口了。这是一部给我影响很深的片子,但是我不但不知道编剧是谁,我甚至不知道导演是谁。才几个月,连片名我都忘了。只记得演技甚好的演员Robert De Niro和Dustin Hoffman.
幕后人员的生存智慧之一,或许该像那位Robert De Niro扮演的总统特别助理那样,自己不声不响,让他人在台前蹦跳。镁光灯下的,未必都是主角。到底是别人利用你这编剧在圆梦,还是你借他人在圆梦,还两说呢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