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March 1, 2009

移动学习会议小结

这几天在得克萨斯开会。除了以前坐飞机转机外,这还是第一次到得克萨斯来,没想到得克萨斯西部很荒凉,也很平坦,大片大片空地,高速公路上不时看到臭鼬的尸体,可见地广人稀,动物横行。在得克萨斯,不由感觉美国这地方再移民两个亿空间也绰绰有余。西得克萨斯和俄克拉荷马很像,在互相鄙视上也是类似的,不知到底什么原因。

路上看到异常庞大的牧场,也没有人看管,牛羊就在大片空地上放养(大概都打了烙印吧)。还有一户人家养了单峰骆驼,乍一看还以为这里是北非。德州大概比较富裕,道路是崭新的柏油路。可是房屋有的也很破旧,屋子上很多有德州的标志:一颗星星(孤星之州)。不知道这个州的人为什么归属感这么强,到了我们目的地之后,我还发现有姑娘手腕上有这孤星的纹身。

我们是在 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 开一个关于移动学习的峰会,与会的人来自八个国家,三十几个州,和Blackboard, Moodle, Alcatel Lucent, AT&T, Apple, Turning Point等供应商。这个会议的来历很有意思。一切的开始,是这个学校的教育技术部门负责人George有了个想法,想学生现在都有手机,在用手机做很多事,他于是便写了个剧本,剧本中学生用手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,比如找停车场、报名、登录课程、找人…等等等等学校学生身上发生的所有故事。英语系教授,同时也是教师教育创新项目主管Bill Rankin给他修改了剧本,然后找学生来拍摄成短片。这个短片拍摄之后,就成了移动学习的一个诱人的图景。随着3G手机的面世,该校学生都得到了一个iphone手机,电视中的图景一个个逐步实现。该录像和故事,在多个教育技术类会议上播放过,吸引了很多人的兴趣。

与此同时,我们学校,还有田纳西的一家大学,同时推出了MacBook外加Iphone/I-pod Touch的项目。于是我们就决定在一起开一个小会议,商量如何用手机学习,谁知道人们对移动学习的兴趣超过了他们当初的预期,报名的人越来越多,根本超出了当初的想象,结果成了这么一个移动学习的峰会。这一切的开始,不过是一个故事,一个幻想。

我在会上有个发言,谈论如何应付手机、电脑进课堂带来的干扰问题,发言反应还不错。但是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。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Dr. Mazur 给大家介绍了“同伴学习”( Peer Learning)的教学方法。以前教学,他讲课,学生听课,记笔记。后来学生说,你在黑板上写个 A,底下150个学生抄A抄150遍,何不把笔记给我们?他于是将笔记给学生。后来学生反映:Mazur老师完全是照讲稿在讲。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这个中年危机,于是改变方法,课上让学生自己讨论,结果讨论异常热烈。他在教学中用一种名叫Clicker(点击器,一种类似于遥控器的让学生在课堂上答题的工具)的课堂反馈系统,能够实时让学生回答问题,根据学生回答的正误,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他当场给我们做了演示。他说他现在给学生考试,都是开卷开始,学生除了活人之外,什么辅助材料都可以带。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中世纪了,信息不再是宝贝,基于记忆的信息、知识、技能已经没有多少价值,因此开卷考试或许会冲击教师的权威,但是未必削弱学生的学习。 Vanderbilt 大学的 Derek Bruff 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书,论述如何利用 Clicker 开展积极的学习(Active Learning).这两个老师我发现都把技术用活了,对这种人,技术应用是有益的。但是正如我们所在小组一个老师说的那样:技术也能使得一个糟糕的教师更糟糕。

3G手机也可以用来实现Clicker同样的教学。我们学校就开发了自己的程序,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现场回答问题。但是手机带进课堂带来的问题也很多,干扰特别多。既然是一个技术会议,可以想象,大家都憧憬着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改变,就如同当初古腾堡的印刷术对宗教、学校的改变一样。气氛热烈到了有些狂热的地步了。一个历史教授当场表示,下星期二,等他回去上课的时候,他要告诉学生,他要将以前的教学方法完全废掉,从头再来。

但是会议中,我有很多怀疑。只是所有人都兴致勃勃的场合,你唱衰是既无用也无趣,只好在这里说说算了。

我有几个疑点:在教育领域,技术的进步,未必能够改进学习,没有人能证明使用移动学习能促成学习的改变。但是“学习的革命”这个说法,从幻灯机、个人电脑、网络发明之后,每次都有人在说,但是没有人能够证明到底革命了什么,革命得好不好,没有任何数据来证明。再说了,学习这个东西属于头脑,是复杂现象,很难量化。

第二,现在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利用手机、电脑等现代科技 “多重任务”( multitask) ,因此,老师必须改变其教学策略,适应这些新的习惯。我不完全赞同这个说法,我觉得人有时候心不能多用,即便是电脑,开的窗口多了也死机。人的注意力、精力都是有限的,我自己虽然常常多重任务,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样,觉得很焦躁,反而是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,产生更大的愉悦,更大的成就感。

第三,很多与会的人在鼓吹Twitter, facebook这些学生汇集的地方。因为学生都在 Twitter, facebook,所以教育者也必须跟进。这也是个不合理的期望,很多老师大概就是这么想的。这恐怕也是学校里好多技术革新在教师那里推行不了的一个原因。技术部门总在追求下一代产品,总希望推广最新的工具。可是教师有教师的游戏规则,他的日程表上写的是评终身教授,科研任务,新的职称等等,除非你讲技术应用列入考评范围,或是这技术能帮助他科研,否则他们是不会买账的。会上最让人关切的一个问题是,如何让老师改变其教学方法?这个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,也正是因为行政部门和老师的追求不同所致。

第四,很多人在憧憬技术给教学法带来的冲击。技术一定会冲击教学法,但是反过来,教学法的改变,未必和技术有关。我记得一瑞典公司用沙盘演练方法,我看技术成分也不高,但是很有成效,也真正冲击了传统教学法。用咱们中国话来说:能不花钱多办事我看才是本事。

第五,我想与其去探究“技术改进学习”这个伪命题(答案早就有了,那就是不会改变),不如想象技术歪打正着,对学生整体学习体验的改进。这个整体体验的改变(应该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去认识),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对象。我们学校的移动学习(包括全校无线网,所有学生都发放电脑、手机),并未对学习成绩带来什么改变(这个命题根本都不值得去思考),但学生之间的沟通,学生生活的便利,对未来职业的准备等方面,技术都有很多有益的影响,这叫“有心开花花不开,无意插柳柳成行”。

然而美国就是这样的国家,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技术的进步,不管有没有用,它总喜欢跑在前面,让世界跟着它跑。在来得克萨斯的路上,给我们开车的我们老板指着说周围的空地是种棉花的。看到那大片空地,我说,这么多空地,种出来的棉花得多少人来摘啊!我们老板说:不会啦,有机器的,我们美国人,没有机器是不干事的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