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February 13, 2009

情浓于血

在中国领养儿童的父母在美国是一个很大群落。2007年春节,我还去参加了这些家庭的聚会,在西弗吉尼亚那个小小的地方,来参加的家庭居然有七十余家,让人瞠目结舌。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的小组( support group),经常交流邮件。春节这种中国节日的时候,这些美国父母就带小孩一起聚会,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中国传统。他们还都说等孩子长大以后,带他们回去“寻根”。这就是生活的讽刺:中国来美国的人要“融入”,从中国领养走的要“寻根”。

我还记得一对夫妇,让领养的福利院写信介绍孩子当时的情况,比如从哪里捡的,某某火车站,他们让我将信翻译成英文,然后说给我钱,我说这个我不要。作为一个旁观的中国人,目睹这些家长在等待领养过程中经受的等待、折腾,然后对孩子的百般宠爱,真是十分感动。有些家长还特意挑有疾病的孩子,带回来治疗好。在他们看来,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之一,就是改变另外一个人的一生。

中美两国的领养父母都一样有爱心,但对待领养子女的方式十分不同。美国父母从小就告诉孩子他们被领养的事实。用圣经上的话来说,这是“用爱心说诚实话。”当然美国家长领养中国儿童,这个肤色各方面的差异,无法回避。但是即便在同一种族的领养父母和被领养儿童之间,他们也是这个做法。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一朋友Terry一家,领养了三个美国小孩,他们都知道自己是领养的。有个小孩甚至问:费思是什么时候被领养的?在我看来,这些孩子丝毫不觉得受压迫受歧视,大部分生活得很阳光。我看有些还有些被惯坏了的样子。

但是中国领养的儿童,一般家长从小不告诉孩子,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以后,懂事了再告诉他们,有些是怕孩子知道了不亲,或是怕孩子自尊心受损,在学校或是在外,心理受伤害。一样的爱心,两样的做法。但是有时候这样的呵护会走火。有一对中国夫妇领养的孩子长大后,通过他人,得知自己原来是领养的,一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,对领养父母反目成仇。

这是个案,是不是其他情况下也是这样?不得而知。我想这得看父母会不会谨慎处理了。家庭是一个非常微妙的生态环境,环环相扣,你按照一个方法行事久了,突然改变过来,也有可能让人无所适从,孩子半大不大的时候来说,对孩子伤害可能更大。要是问题那么简单,那么世界上哪里会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。但是一个大体原则,是一些“艰难的事实”,再难开口,也还是自家人说出来好,让孩子从其他渠道“发现”了,会破坏关系。

一代一代地下去,随着交往与交流的频繁,我们会看到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,并不是唯一的方式。这时候,过去好多传统观念都会重新洗牌,尤其在我们70后这一代。前不久陈志武教授的“养儿防老不道德”一文引起轩然大波,但是类似的争议,才刚刚开始。当然,传统并没有变,不过社会变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