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anuary 6, 2009

空间

在上海期间,我住在尹兄家,我看他进进出出的业务量很大,办公室却在自己家里,是那种SOHO。我往沙发上那么一坐,半径两三米之内,有工作着的几位美女,有茶具,有三台电脑,有各种单据,然后更多是各式各样产品,够乱的。不过这可不是批评,因为我写过一篇文章,就赞扬这种杂乱中的有章。如果总结下,他有什么章法呢?第一我觉得其服务有特色,所有时间都有人上网值班,对客户的查询几乎是见到一个回一个,见两个回一双。第二是有些文化内涵,客户一来他不跟人谈生意谈茶道,说中国文化,人家一看,哎,这人生意不一样,这下就粘住了。我以前上过一门《创新推广课》,上面有个例子,说一个帮人铺门口车道(Driveway)的柏油,做了一家之后,往往会带动一个社区。因为毕竟是在口口相传,互联网时代,口碑的作用不是降低了,而是更扩大了。

换个别人,租个办公场所,一二三四五隔几个小隔间,一人一台电脑,人进入了笼子,首先工作上恐怕也就懈怠,另外思维也就被框住了。

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,人工作的效率,和工作的享受程度,和工作空间的设计密不可分。越是知识经济型的产业,就越是要求工作环境的放松自然。谷歌公司的办公室怎么老是有人去探访,就是因为它放松,有特色,人性化。

我最厌恶的一个是某咨询公司的翻译办公室,狭小,四周是玻璃墙,却无一处透风,成天人就跟呆地铁里似的,看着那玻璃墙坐也不是,跳也不是,撞也不是,人感觉像一苍蝇,特没有价值。

后来去的培训公司就设计得十分人性化。培训公司那时候的老板叫Keke,她亲自设计的培训教室,粗看起来好像没装修过似的,其实是匠心独运,故意显得古朴、自然、简单,学员一进去,自然而然感觉很放松,容易忘记环境打开思路。培训教室不能整得金碧辉煌。金碧辉煌影响思路。

现在学校里也讲究空间设计了。美国怎么老说有创意和创新,思路开阔,我看这和空间设计也有一点小小的关系,比如学校教室的空间设计比较开放,其实也有些“凌乱”。很多教师是模块化设计,改变起来也不难。在这些教室里,小孩子围成一圈坐,而不是一排排课桌板凳齐刷刷摆着,让孩子们背着手在那里坐着。

有更为极端的人提出,学习的场所应该学习大商城(shopping mall)的做法。因为在商城,一个人买不买东西,逗留多久,是不是shop till you drop, 关键看你设计的场所本身是否足够“勾”人(inviting). Edutopia杂志上最近登载了一篇文章,叫:Lessons from the Mall: turn your school into a marketplace of ideas. 文中说,如果对商场的设计进行解构的话,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让年轻人来聚会、聊天、交往,想要独自行动的时候,又能独自行动。人们去沃尔玛的时候说自己“去沃尔玛”,去mall则说是要“逛”Mall,说明这里头还值得一“逛”。你什么时候听说有人去“逛教室”吗?

学校的教育设计,不论是实体的教室,还是虚拟的环境,可学习商场的地方颇多,比如商场吸引人的四大要素:环境开放(openness), 光线充足(light), 流动通畅(flow), 选择众多(choice). 这些,都是可以用到教育的设计里头,不管是整个教室还是单独课程。

商场的设计还有一点,就是针对女人的购物癖,故意设计成迷宫,让你在里头转来转去,半天转不出去,不知不觉乱买了好多东西。回到开头的话,有些杂乱,是故意的。当然,到了网上,这个逻辑又变了,客户如果转来转去半天找不到答案,你就等于把他介绍给竞争对手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